评估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发展需要
- 作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MBA学院院长,汪海粟对财政部企业司和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共同起草并以财政部名义发布的《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规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非常看重。
他认为,《规划》中所强调的包括行业精英、行业骨干和从业人员三个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不论就指标而言,还是就层次而言,这都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他也认为,《规划》的实现还有赖于积极推进资产评估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度的改革。
目标实现需各方合力
“对专业服务行业而言,人才是第一位的。近20年来,资产评估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行业内出现了一批理论水平较高、专业能力较强并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汪海粟说,“但是,资产评估行业还是一个成长中的新兴行业,为了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领域和新业务,还需要在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所以,《规划》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顺应了上述需要。”汪海粟对《规划》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很有信心:“我能够感受到,政府有关部门、中评协、各地方评协、评估机构和高校等都正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规划》还提出,要改进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重视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工程,建立胜任能力评价机制,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从而全面实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战略。通过这些方式培养专业人才,要求行业组织和高等院校共同努力、战略分工。
汪海粟表示,资产评估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完善高校的专业基础教育,以掌握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进而解决从业的知识门槛问题。其次应优化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既要有专业知识的考察,又要有从业技能的考核。还应坚持从业人员后续教育,通过对新问题、新领域和新方法的探索研究,实现知识更新,以形成可持续的专业胜任能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高校,早在199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进行了国有资产管理和资产评估本科专门化教育试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两年前,该校作为中国第一批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试点单位,又在探索和创新资产评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课程设计、应用研究、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有所作为。
“这些试点表明,高校有向资产评估行业培养专业人士的能力和责任,但其前提是,高等院校要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评估机构密切合作,学术研究要与鲜活的评估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并适应社会需求,进而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汪海粟说。
人才培养新跨越
在汪海粟看来,要想顺利实现《规划》中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在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应该鼓励相关高校在深入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联合设计和完善资产评估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学位教育的发展纲要,为建设和评价各高校的资产评估专业提供指导。另外,应该让资产评估专业硕士教育与资产评估师的执业考试互动,也就是说,对于达到资产评估协会认可标准的学生予以免考部分执业资产评估师联考科目的待遇。
其次,应鼓励评估机构专业人士到高等学校做企业导师,帮助在校学生优化专业知识,完善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我觉得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模式创新和培训效用考核,应鼓励远程教学和机构内训结合、学历教育和在职学习结合。”汪海粟说。
最后,要不断强化中国资产评估教育机构与国外资产评估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让中国资产评估的学科建设、专业研究能够跟紧世界前沿。
汪海粟表示,过去这些年,中评协通过构建学科建设基地,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希望行业协会能继续坚持与高校的战略互动,促进中国高校资产评估专业与资产评估行业的同步发展,最终完成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的新跨越。